11月6日,下午1点26分,施耐德电气展位竖立着的倒计时展牌显示出这一时间,3分50秒后,一次施耐德电气与秦皇岛烟机的签约仪式将在这块展牌下进行。
这是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发生的一幕,在今年的施耐德电气展位上,签约正在以“车轮战”的形式不断进行,其签约数量比首届进博会增长近20%。
“这都是源自中国市场和客户对数字化转型、提质增效的巨大需求”,施耐德电气电气高级副总裁,能效管理低压业务中国区负责人李瑞表示。
施耐德电气感受到中国市场正在经历的新一轮变动。一方面,客户对于能效管理需求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提供新技术手段的数字化转型正将助力能效管理。
“能效管理正在成为中国市场的刚需。” 在李瑞看来,在能效管理领域,客户需要的不再是单一的产品,而是一整套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围绕能效管理和数字化转型,在2017年,施耐德电气推出了“EcoStruxure”这一基于物联网的架构与平台,并逐渐推进在“数字化领导者”、“行业应用专家”两个方面进行业务转型。
基于180多年的行业积累和综合实践,施耐德电气已经是能效管理领域无疑的业界领导者,如今能效管理业务已经在施耐德电气的业务占比中接近80%,并且其基于数字化的新兴业务,每年保持在2至3倍的增长率。
与此同时,施耐德电气还在中国构建了一个庞大的“朋友圈”生态,其中涵盖了各行业的合作伙伴、研究机构,未来还将包括中国成长中的科技企业,施耐德电气希望与这些伙伴共同推动中国电气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未来,施耐德电气将继续扎根中国,和合作伙伴一起协同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并做大中国市场。” 李瑞表示。
隐秘的“电气秩序”
出入进博会召开的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地铁依旧是*方便的交通工具。
从二号线徐泾东站一路向东乘坐,可以接连换乘十号线、三号线、四号线,并*终涌入上海庞大、复杂的地铁通勤网络之中。
上海拥有世界*为密集的地铁网络之一,每天运输客流近千万,为52%的居民提供通勤服务。在有序运营的背后,是诸多系统的紧密配合,其中包括一些“看不见”的系统,比如电气系统。
“上海地铁对运维的可靠性,对安全的可靠性,以及能耗效率的提高方面有非常高的要求”,李瑞表示。
从上海地铁建设初期,施耐德电气就开始为施工单位提供相关电气产品,2014年,双方签订全生命周期服务框架协议,2016年,双方达成更加广泛的服务合作意向。
随着双方合作内容的扩展,施耐德电气针对上海地铁配电、环境控制、互联互通以及服务等关键问题进行了一揽子的升级改造和服务建议,*终帮助用户将其运营能力从运行效率、可持续性、资产性能、可行性情报和员工生产效率等方面提升至全新高度。
这是中国电气市场新需求的一个案例。李瑞察觉到,在*近数年时间中,客户对于一些普通的电气参数已经不太关心了,但对于电能的安全性,效率和节约能耗的要求却越来越高,特别是在工业、基础设施和楼宇领域。
在广州珠江新城耸立的侨鑫国际金融中心在使用施耐德电气提供的基于EcoStruxure架构与平台的强弱电一体化全套解决方案后,与传统建筑相比,整栋建筑的能耗成本降低了25%;在北京顺义的蓝厅云数据中心投入使用的EcoStruxure的智能配电解决方案及全生命周期服务,正在全面提升了该数据中心的运营效率与可靠性。
“我们提供产品和技术,通过我们自己或者携手合作伙伴,为客户提供一个从设计到制造,再到*终落地和后期维护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这种业务模式越来越多的被客户所接受”,李瑞表示。
能效管理刚需
“这是一个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能源的成本越来越高,地球不能承受那么多的能源消耗,如果中国人均能耗和欧美一样高了,资源是难以承受的。所以我们就一定要通过数字化技术、持续创新的手段,更加平衡和高效的使用能源”,李瑞表示。
作为一家法国企业,施耐德电气已经发现欧洲能耗压力越来越大,对于能效管理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而在中国市场,能效管理也正在成为刚需。
高效的能源利用还只是一个方面。根据国际能源署(IEA)数据,到2040年电能将占*终能源消费增量的40%。未来10年内,预计会有300亿到500亿的智能机器被应用,进而形成更加庞大的物联网网络。
这意味着愈加庞大的电力、电气网络,将产生更加海量的数据,因各系统间相互孤立而导致数据可用性及有效性不足的问题,极有可能加剧故障排查困难,效率低下,风险增加等情况的出现。
能效管理迫在眉睫,而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
2017年,施耐德电气在产品方面推出了“EcoStruxure”这一基于物联网的架构,从三大方面赋能能效管理的可持续发展,为行业的成功数字化转型提供保障,其中包括广泛的数字化产品系列、专业领域和行业细分市场的技术专长、完整的数字化全生命周期管理。
数字化是施耐德电气这一轮转型的重点之一,也是目前电气化发展的引领力量——在李瑞看来,目前数字化和电气化也正在经历同一场转型, 两者相互依存,同时传统发电向太阳能发电的过渡都推动着电气化的发展,为此,施耐德电气每年将5%的销售额用于研发,并不断推出新的产品。
在今年进博会的展位中,施耐德电气展出了包括基于EcoStruxure架构的,强弱电一体化的智能楼宇解决方案,中低压一体化的配电物联网解决方案,此外还有能够实现配电设备运行状态监视、运行维护作业管理和设备资产管理的“千里眼运维专家”, 能够实现高可靠性、高实时性的电力监控方案,高度保障提高用电连续的PME/PSO电能管理软件及包括Power Advisor电力顾问、Facility Advisor千里眼顾问在内的数字化创新应用等。
这些数字化技术也契合了中国从工业到消费品正在进行的一轮数字化转型需求,受到了客户的普遍关注。李瑞印象深刻的是,现在一提‘数字化’,客户就会眼前一亮,很多参加施耐德电气创新峰会的客户听完主题演讲,都会过来与我们详谈,以便了解施耐德电气是否有具体的方案可以帮助到他们。
施耐德电气的中国“朋友圈”
施耐德电气正在与其在中国的合作伙伴共享新的市场红利,并共迎新的技术革命浪潮所带来的挑战。
“共创共赢,数字化时代”,这是进博会展馆中一块施耐德电气展板上的标语,在上海虹桥机场、进博会的会场中,施耐德电气大幅广告牌随处可见。
“公司在发展,在转型,希望客户更多的了解我们”,李瑞说道。
在今年的进博会中,施耐德电气宣布未来将继续扩大研发和本地人才培养方面的投入,三年内把中国的研发投入增加50%——此前,施耐德电气在中国已建有3个研发中心。
施耐德电气扎根中国市场已历32载,对本地化战略的不断推进是其竞争力和生命力的重要来源。今年,施耐德电气宣布成立“China Hub”,是**一个以独立国家划分的业务社区。未来,“China Hub”主要将为中国业务提供技术、产品研发、销售、商务等方面的支持,同时也面向全球市场提供有建设性的经验与实践。
施耐德电气正在以一种更为开放的态度,丰富其在中国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既有客户、供应商、分销商、科技公司,也有高校、创业公司、行业协会等机构,它们是施耐德电气在中国的“朋友圈”。
施耐德电气正在基于EcoXpert计划,不断加深“朋友圈”的互动。 “和我们的朋友圈一起带动整个配电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是我们和客户、伙伴一起追求的目标”,李瑞说道。中国朋友圈将不仅仅是施耐德电气“向内走“的通道,它被赋予了更多的全球化可能性。
“未来,我们期待和中国‘朋友圈’的合作伙伴一起推动产业数字化升级,并携手中国出海企业共建‘一带一路’,做大并共享中国乃至全球市场,” 李瑞表示。
本文摘自:网络 2019-11-16